丁书江课题组在EES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丁书江课题组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5月6日,该组一年级博士生梁瑾作为第一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上(英国皇家化学会能源环境类期刊,最新影响因子20.523)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hybrid bowl-like structures by anchoring NiO nanosheets on flat carbon hollow particles with enhanced lithium storage properties”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是梁瑾同学在导师丁书江和周桂江教授的指导下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Xiong Wen (David) Lou教授合作完成的,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这是丁书江课题组关于氧化镍(NiO)锂离子存储材料系列工作中的第三篇论文。
锂离子电池目前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iO以其安全环保,丰富的储存和较高的理论容量,成为制备高效能的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丁书江教授课题组开展了Ni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工作,成功地在一维无定形碳纳米管 (Carbon, 2015, 84, 491) 和二维石墨烯 (Materials Letters, 2015, DOI: 10.1016/j.matlet.2015.04.109) 上构建了NiO纳米片复合材料。随后,梁瑾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出了在零维扁平的空心球表面负载NiO纳米片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以高导电性的碗状空心球为支撑骨架,负载超薄、高比容量的NiO纳米片,得到了优于球形NiO纳米片和目前已有的NiO材料的结构(Adv. Energy Mater. 2014, 4, 1300912; ACS Nano 2012, 6, 3214; Chem. Mater. 2008, 20, 3360)。这种结构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利用率并提升了充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论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ee/c5ee01125f
感谢材料学院郭生武研究员和郭朝维博士在材料分析表征方面的大力帮助。